4月9日至13日,大范围沙尘天气再次侵扰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均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出现沙尘暴,内蒙古局地出现强沙尘暴。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此次过程是今年以来我国出现的第8轮沙尘天气过程,同时也是3月以来出现的第6次沙尘天气过程。
今年沙尘天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往年相比是否异常?近20年我国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资料图片)
01
今年沙尘出现时间早、过程多
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为近十年以来同期最多。
3月19日至23日强沙尘暴过程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也是2000年以来3月第3强过程,影响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
4月9日至13日的这轮沙尘天气过程则是今年我国出现的第2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沙尘范围覆盖超过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影响面积达到46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出现沙尘暴,内蒙古局地出现强沙尘暴。
出现时间早
沙尘过程多
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6次)偏多2次;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最多,近20年以来同期第4多,少于2001年(12次)、2002年(10次)和2004年(10次)。
今年8次沙尘过程时间、强度、影响面积(制图:中国气象报社)
3月以来过程集中
3月以来我国集中出现了6次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5次)偏多1次;较近10年同期(4次)偏多2次,仅次于2010年同期(8次),与2018年同期持平。
沙尘多起源于蒙古国
气象卫星沙尘起源轨迹追踪监测显示,今年以来最强的两次沙尘过程(3月19日至23日、4月9日至13日)均主要起源于蒙古国,主要沙源地距离北京600余公里,受传输影响导致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性达到严重污染级别。
4月9日至14日沙尘过程卫星监测(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02
多原因导致今年沙尘天气偏多
亚洲冬季风周期性变化
从1971年以来我国沙尘暴站点数的逐年变化可见,我国沙尘天气在经历2000至2003年的活跃期之后,2021年以来有再次活跃的迹象。这可能与亚洲冬季风进入了一个强周期阶段,导致春季通过沙尘源地的地面风速增加有关。研究表明,亚洲冬季风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20至30年左右的周期,这可能是自2002年我国出现严重沙尘暴天气过程之后,2021年、2023年沙尘天气过程再次增多的主要原因。
1971年至2022年中国沙尘暴站数(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下垫面状况利于起沙
3月以来位于北极地区的极涡势力较常年同期偏强,造成北方多大风天气;亚洲北部低层风场多气旋性环流,有利于蒙古气旋活动,将沙尘卷扬至空中并随着冷空气自蒙古国向我国传输,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
03
历年沙尘数据大盘点
沙尘天气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我国北方地区每年都会受到沙尘烦扰,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我国全年超过7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
我国逐月平均沙尘过程分布图(制图:中国气象报社)
2000年以来沙尘大数据
历史资料统计,2000年至2022年,我国共出现307次沙尘过程,年均出现次数为13.35次,其中2014年出现次数最少(7次)、2001年最多(22次)。
2000-2022年我国沙尘过程逐年分布图(制图:中国气象报社)
2000-2010年均次数为15.73次,出现沙尘暴过程年均次数为8.55次,2011年以后沙尘次数明显减少,强度明显减弱,2011-2022年均次数为11.17次,沙尘暴过程年均次数为3次。
另外,2000年以来,出现时间最早的沙尘过程为2000年(1月1日),最晚是2017年(12月28日)。
04
沙尘天气趋势预报
预计今天起至16日,华北、黄淮等地的扬沙或浮尘天气逐步减弱,但是16日西北地区东部受冷空气影响仍有沙尘天气。
18-20日,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新疆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西部有扬沙或浮尘。
(来源:中央气象台)
统筹:王长善 编辑:王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