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当前,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6月28日《光明日报》)

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的数据报告,2021年,国家博物馆3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超50%。显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光鲜财富外表的同时,追求相应的文化里子,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博热潮的形成来源于年轻人对文化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凸显了年轻人日益增长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而博物馆于“文博热”的“催热”“加温”显然功不可没,实际上也是博物馆的应有之义。“看展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博物馆的功能其实是在延续文化的根脉,是文化传承一个看得见的载体。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经由传统式的对收藏文物标本的看重,转变为对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资源,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的学习、教育、娱乐提供服务,是博物馆的职责和目的。博物馆成“热门去处”,正是耗费巨资建造博物馆的初衷。

无疑,年轻人精神文化生活中,博物馆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原生态”的历史文化遗存已所剩无几,博物馆之类的公益性文化教育场所其价值愈加凸现,尤其是随着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如果只是一个凝固的标本式存在,或者说“文化建设”的一个摆设,那么,既是与公众需求的脱节,也是巨大的浪费。因此,观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多的年轻人因此接受文化的熏陶,将更多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博物馆显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否则,林立的高楼、气派的广场再多,也终究缺乏底气。固然,博物馆创造的不是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的物质效益,但博物馆等公益性场馆创造的社会效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从这个角度,年轻人“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原题为《“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彰显文化自信》 来源 燕赵晚报)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