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3月17日晚,网络平台出现苏州大学一学生赵某某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网帖,引发舆论关注。3月18日,苏州大学回应称已启动调查程序。3月19日凌晨,苏州大学再回应:经调查核实,该校学生赵某某违法行为属实,公安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后续将按程序办理。
苏州大学通报给予赵某某开除学籍处分 图源:苏州大学官方微博
央广网:遏制黄谣当溯源断根
(资料图片)
种种网络谣言伤人的悲剧事件启示我们,就造谣行为来说,与事后惩处相比,做好顶层设计、溯本探源、有效实施预警教育、苗头防范、源头治理尤显重要。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造谣者的违法成本,对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造谣行为分级细化其处置办法,对于情节严重的造谣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决不姑息。社交平台也要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及时升级、更新管理权限杜绝泄露风险。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对色情网站等不良平台的筛查打击力度,深挖不良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精准打击相关经营者、获利者,铲除谣言的寄生土壤。广大网友更应牢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提高警惕、理性防谣、冷静思索,不信谣、不传谣,努力阻止谣言进一步扩散,切断谣言传播链,让网络谣言无处遁形。
红星新闻:一个都不放过才能保护千万个
造谣者一段文字、一张P图、一个黄网,就能置人于泥潭;受害者用尽手段,劳神费力,绞尽脑汁,却难以摆脱是非。两相比较,令人难安。18日,被造黄谣女生决定不采取自诉,是否意味着此事到此为止。女生有选择不自诉的权利,但是否该放过一个对社会产生如此恶劣影响的人?在近年类似事件频发的当下,此事不该留下一个丑陋的伤疤。此前,杭州谷女士案件启动公诉程序追究刑事责任,对全社会具有积极、正向的标杆作用。更长远一点考虑,是不是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性、针对性地解决类似社会问题,为维护合法权利提供新机会,让受害者讨要公道不这么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只有严惩,才能震慑。一个都不放过,才能保护千万个。
浙江日报:受害者维权之路不该这么难
作恶者开除学籍系咎由自取,网友们纷纷拍手称快。但是,从2022年5月得知被造谣,到现在造谣者才受到应有处罚,维权之路如此艰难,公众依然感到意难平。目前,被造黄谣女生已经决定不采取自诉。基于自诉对个人时间、精力等方面的牵制,受害者放弃自诉可以理解,但司法机关能否主动介入,进一步追责?此前,“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从“自诉”转“公诉”,曾赢得舆论广泛点赞,是否可以适当借鉴?对于这样的案件,立法机关是否可以考虑补充相应公诉条款和处罚条款?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清朗网络空间,必须让恶意造谣的人付出沉重代价。惟有切实降低维权的难度,才能有效震慑宵小之辈,让更多的人免于被肆意中伤之虞。
新京报:“按键伤人”必将自食其果
性格缺陷不是践踏底线的遮羞布和挡箭牌。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捏造谣言诽谤、侮辱他人,轻则构成违法,重则涉嫌犯罪。而事发后,学校迅速启动调查,并依据相关规定做出开除决定,也为莘莘学子上了一堂“底线教育课”。近年来,因成本低、危害大、追责难等特点,“按键伤人”俨然成了网络空间亟待铲除的“毒瘤”。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按键伤人”必将自食其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再次传递出坚决破除“法不责众”、惩治“按键伤人”的信号。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赵某某的行径,启示任何人都应时刻绷紧“底线”这根弦,尤其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要主动抵制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别让青春染上污点。
东方网:要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
或许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种子,如何让大学生多些法律意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用心用情帮助孩子们系好第一颗“法治扣子”,只有这样,孩子上了大学,才能因为法治在心底扎根而不犯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大学生群体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希望,而大学则是广泛开展法治教育的前沿重要阵地。高校要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机制。要培育壮大大学生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校园大学生群体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实践格局,有效推进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红色文化、思政教学的融合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大学校园法治教育的纵深发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实效。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王航 编辑:梁冰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独家原创,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观新闻)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违反,依法保留追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