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招牌
(资料图)
展现城市魅力
一段传奇
记录时代蝶变
与你一城游目骋观
由郑州报业集团主办、正观新闻“郑在办”媒体助政服务平台承办的《寻找你心中的郑州“老字号”》系列活动,上期带大家打卡了中原区岗坡路上的穆彦华逍遥镇胡辣汤,寻味感受热情郑州,本期继续在岗坡路“挖宝”吧~
马记米皮
老街坊们“不知道吃啥时”的首选
既然是寻找郑州“老字号”,穆彦华胡辣汤附近的马记米皮也一定要尝一尝。
马记米皮老店照片
马记米皮店铺位置最初在岗坡路与秦岭路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北,前两年才搬迁到秦岭路西侧,店铺也重新做了布置,以黑白为主,整洁明亮。
掌勺的徐师傅,目测身高在1米8左右,栏目组表明了来意后,面对镜头还有些拘谨,但提起自家店时他却侃侃而谈:“最早成立于1998年。门口有棵大树,当时老岗坡人都会早早地在门口排队,等米皮蒸出来。多年来经营的理念就是坚持米皮每天手工现蒸,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把老顾客当家人,顾客也很信任我们,有很多顾客从自己上学的时候就在我们家吃米皮,现在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吃的不仅是米皮,更是一种儿时的情怀。”
每家老店,都有自己专属的老食客,马记米皮也不例外。徐师傅回忆道,最难忘的就是疫情期间,一位熟客两口子都在单位上班,因为防疫需要,无法回家给孩子做饭,得知此事,徐师傅就担起了做饭、送饭的任务。“特殊时期,父母都不在身边,我们都是街坊邻居,本身也要吃饭,就是添双筷子的事儿。”跟着徐师傅的叙述,小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期。
点餐台,价格表上的米皮、凉皮和牛筋面等凉调类的基本9元/碗,鸡丝凉面价格稍贵11元/碗,“米香浓郁、筋道爽口”几个大字十分醒目。
记者一行要了两碗米皮,一黑一白。师傅娴熟地挑面、配菜、浇料、淋上辣椒油,一番操作下来,一碗晶莹剔透的米皮上桌,搅拌均匀,迫不及待地来上一口,柔韧劲道,口感饱满,不由自主地发出“嗯,还是这个味儿!”
看到摄影师正在拍摄,不时有食客上前安利:“他们家的味道确实不错!”“他们家米皮主打现蒸,我也是带着孩子来吃。”“确实是老店,你们来这里拍,没错!”……
传统的味道一直没变,新的品种也不断在研发,尽量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为丰富新老顾客的口味选择,马记米皮也推出了特色小锅米线,鲜鸡汤单锅现做价格在14元/份至16元/份之间。
苏记灵宝肉夹馍
有人一个月吃了近80个饼
凉调搭配肉夹馍是很多人夏季就餐首选,吃完米皮,不够尽兴,别急!在岗坡路上,有个肉夹馍的“扛把子”,没门头、没特殊标志,沿着岗坡路一直往东走,看到排队人多的小窗口,就到了。
苏记灵宝肉夹馍老店照片
拍完前两家店铺,已经错过了饭点,本想着无法拍到排队的场景,结果出乎意料。看来,还是我低估了苏记的硬实力。
掌勺人苏师傅介绍,2002年最早在秦岭路上摆摊,2006年搬到了现在的位置。之前店里只卖肉夹馍,自旁边的马记米皮搬离后,应食客要求增加了凉皮和米皮。
看摄像老师不停地拍摄,亲切热情的苏师傅,赶紧做了几个肉夹馍邀请大家品尝。(殊不知,私底下我们已经来过很多次了。)
秘制的卤肉,搭配上青椒和大蒜,剁碎后加入现打的烧饼内,装袋之前淋上一些卤汁,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金黄酥脆的饼香,伴着卤肉的香气,在狭小的空间弥漫着,小编未能抵挡住诱惑,赶紧咬上一口。软烂而不塞牙,香料和卤汁蔓延到口腔内,很是浓郁。
小店不大,价格实惠,肉夹馍8元/个,凉皮、米皮6元/份。他们家的肉夹馍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和别家的有些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吧。
苏师傅说,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位老街坊。“每周会提前在这里放100元,方便孩子来买肉夹馍吃。她孩子一星期要了20个饼,连续吃了2年。吃肉夹馍的小孩,现在都长大啦!这都不算啥,有的家长去外地看孩子,还专门来买饼和肉,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吃到这一口。”回忆着老食客们的故事,苏师傅满脸自豪。
拍摄接近尾声时,前来购买的食客仍然络绎不绝,苏师傅正在忙着卤肉,华哥和老板娘关闭了店铺结束营业,徐师傅也趁着闲时休息片刻……
老店的味道为何如此撩人,我想或许是对那些逝去的光阴的追忆,亦或是留恋与思念。岗坡路是繁华与烟火并存的小街道,也是有情怀有故事的小街道。
除了这三家,还有桂林米粉、豫蓉源担担面、肖师傅酱牛肉、真味餐馆等未拍摄,但这些老店承载着不少西郊人记忆中的“郑”味儿。
如果你想感受“烟火郑州”,不妨来岗坡路上走一走,看翻新过的灰色小楼和红色的砖瓦,看树荫下休憩的叔叔阿姨,品味小街道上的“味道郑州”。
本期推荐以小吃为主,随买随走。如果想在这条小街道上转悠,享受慢时光,可乘坐1路、37路、112路、287路等线路公交车前往,开车的友友们,可将车辆停放在芝麻街1958双创园停车场。
本稿件为独家原创,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观新闻)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违反,依法保留追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