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 2013 年还是 2014 年,我受邀去浙大做了一次 TED 演讲,那次同台的还有心理学博士陈海贤,对,就是得到上的《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作者。我们那时候演讲,台下的听众是不玩手机的,他们在很专注地聆听,有拍照的,主要是拍幻灯片的内容,但是在听讲。讲完同学们还会来沟通和交流,毕竟那时候咱刚红了不是?
为什么提起这个陈年旧事,因为看到小马宋老师的一个遭遇。
小马宋这样的创业者和知名战略营销专家,实干家,演讲者,去高校分享,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和认识现实世界的机会。但是,用小马宋老师的话来说:我就发现有一半的学生一直在刷手机,对于我要讲啥完全没兴趣,对我的问题爱搭不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到 2013 年,跨时代的 iPhone 4 发布 3 年,小米手机刚发了两代,App Store 上的App 还没那么多,人们甚至还在用电脑上的 QQ 进行工作上的沟通和协作,人们没有那么依赖手机。10 年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拜倒在手机的石榴裙下。从 10 岁孩童到 80 岁老人,每人每天大量的时间都被吸附到了小小的手机屏幕上。
在这十年间长大的孩子,必然和以前的人不一样。一位读者在便签里评论:几十年前人们担心过电视拿走了学习的时间,再往前他们担心过电话让美国人失去了写字的能力,再往前他们可能担心青年人太热衷于斗鸡了。我的看法是,每个年代热爱学习热爱思考的都是那一小撮人,总会有一种娱乐会占据大多数人的学习时间。
但现实是,人们确实在失去写字的能力,并且,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一个叫手机这样的东西,几乎夺走了一个人清醒时候的所有时间。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本周顾衡老师讲的一本书《 雄性衰落 》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合作伙伴尼基塔·库隆布。主要讲的啥呢?男人衰落了。
是因为玩手机不行了吗?女生不也玩手机么
等一哈,作者是这么说的:
男性群体几十年间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因包括:
1、机械化的普及让男人原有的体力优势消失,在传统劳动力市场不再吃香了。随着第三方服务的发达,以前男人必备的技能,也变得可有可无了。
2、幻想的性全面击败了真实的性。传统社会折磨男人的是爱与性无法实现二合一,现在男人的问题却变成了真实的女人和幻想中的女人无法二合一。
3、美国男人比女生更喜欢刷短视频和玩游戏,更少关注真实世界。
你看,原因也包括玩手机。
作者对美国社会的人群进行了详细的样本分析,数据显示:如果去除怀孕、分娩、哺乳和更重的亲子抚育责任的影响,在受教育程度、收入、就业率等所有指标上,美国女性已经全面碾压男性。同时,男人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胖子越来越多,性功能障碍越来越多,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在全面下降。
注意,这里说的都是美国男人,中国男人别有代入感哈。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顾衡老师最后一篇答读者问,是精华所在。
比如这个问题: 顾老师,如果一名当代的年轻人,异类地没有被游戏或短视频绑架,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那么是不是就相当于具备了某种独特的竞争力?
顾衡的回复是:那是肯定的嘛!把天说破了,聪明也比蠢好,有脑子也比没脑子好。蠢货越多,聪明的品质就越值钱。
这句话我发到群里,有同学会觉得,天公疼憨人,笨点也没啥不好。我理解顾衡老师在上下文的意思是,聪明更倾向于智慧层面,而不是耍小聪明,阅读可以让我们拥有智慧。玩游戏和刷短视频呢,正相反,会让人们变蠢并缺乏思考。这不是个哲学问题,是个逻辑问题。
读书就是能够训练出精巧和复杂的思维,游戏就是会让人变蠢,这就是媒介环境学说的全部。但是,绝大多人会选择读书还是玩游戏,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就像水会往下流一样,他们一定会选择变蠢的那条路。
但我们可以选择向上游走,去做有智慧的人。茅屋之下,仰望星空。
去阅读,去运动,去拍照片,去旅行,去和人交往,而不是像个傻子一样,坐在那里一直玩游戏,看短视频。
这并不会让你显得多高贵,多了不起,这会让你拥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当所有人拜倒在手机的石榴裙下时,你站着,拿着手机,它只是你的工具之一。
转载自公众号 MacTalk